冲锋舟艇主要是在恶劣、危险的水域条件下,用于洪涝抢险救灾和水上公益救助的特殊船艇,驾驶操作手对操艇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抗洪抢险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关系着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对冲锋舟艇在洪涝灾害的复杂、恶劣水域环境中,驾驶人员应当掌握的基本驾驶技能和水上应急救援实操处置要领进行分析介绍,为保障抢险救援人员及受灾群众的安全提供实践技术支持。
关键词:冲锋舟艇;基本驾驶;救援处置
1 概述
水上救援包括海事水上救援、洪涝灾害水上救援及其他水上救援,涵盖了水上应急救援指挥、侦测、信息采集、物资供应以及救援方案、水上救生方式方法等内容。根据现有技术装备及救援成本考虑,最常见的是利用舟艇进行水上救援(救生)、两岸架设缆索施救、水中徒手救生、岸上施救、直升机施救等多种方式。其中,利用舟艇进行水上救生具有安全可行、机动高效、投入成本低等特点,因此,本文针对舟艇在内陆(内河)洪涝水域中,驾驶人员安全高效地进行水上救援(救生)所应掌握的基本驾驶技能以及应急救援操作处置进行分析。

2 救援水域条件
在抢险救援时的气象、水文、水域条件异常恶劣,远远超出平时训练驾驶条件。洪涝灾害发生时恶劣的气象、水域航道条件情形如下:
(1)连续强降雨引发超标准洪水,淹没或冲毁部分道路、堤防。
(2)强降雨往往会伴随着低空雷电,容易突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
(3)强降雨伴随的狂风严重影响舟艇行驶安全。
(4)舟艇在洪涝水域中行驶时缺乏航道的基本数据及航标、航灯指引,舟艇行驶极易触礁搁浅。
(5)行驶水域中含泥量非常高,且往往存在有大量漂浮物,严重影响冷却系统以及传统螺旋桨式外挂机的正常旋转。
(6)随着洪水陡涨陡消,水下障碍物必然影响舟艇正常航行,因此没有固定的靠岸码头及行驶路线。
(7)在导电良好的水中,没有及时断电的电缆,可能会引发触电危险。

3 内河船舶航行的必备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对内河小型船舶安全航行提出了以下主要操作规定。
3.1 人员条件
由于驾驶舟艇属于国家专项执业许可范围,建议驾驶人员在20~45 周岁,身体健康并经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经专门的海事培训考核机构进行专项培训,掌握小型高速船舶驾驶基本技能并经海事行政机构考核取得《船舶适任证书》后方能上岗操作。驾驶及救生人员应具备400 m以上静水游泳能力(蛙泳、蝶泳、自由泳等泳姿)。
3.2 保持正规瞭望
瞭望是为了尽早发现目标,准确判明其动态,对碰撞危险作出充分估计,采取安全有效措施,避免碰撞事故发生。航行水域较开阔时,可用望远镜进行全面、细致和连续性瞭望,对航行紧迫局面或碰撞危险作出预判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3.3 安全航行
(1)当来船动态不明或会让意图不统一时,要习惯性地减速。
(2)当他船占用本船航路或妨碍本船航行时,主动减速避让,不要片面强调对方避让。
(3)在事态明朗的情况下果敢用车(指船舶速度、舵向控制),避免延误挽救危局时机。
(4)避碰原则为逆流船舶应避让顺流船舶,小船应避让大船,支流船舶应避让主流船舶。
(5)在突发极端恶劣气象条件时,应立即归港停泊。
3.4 严格遵守狭窄水道或分道通航制规定
驾驶人员要适应内河特殊的通航环境并提升自身技能素质,进入复杂、狭窄弯曲航段前,事先通报、联系,不盲目快车(指加速)驶入,在复杂、狭窄水道切忌齐头并进或强行追越,不要偏离自己的航路,给他船造成误判。

4 冲锋舟艇基本驾驶技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船员培训、考核、管理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针对内河小型高速船舶船员培训教育,归纳总结了以下5点基本驾驶技能要点。
4.1 离岸要领
参训队员分班组迅速有序登船,左右两船舷平均坐下,两手严禁把扶于船舷外侧,应紧抓船舷内不锈钢管或缆索,以免船与船之间碰撞时,挫伤手臂,发动怠速3~5 min,观察排水孔是否正常排水,钥匙应套在把持油门手柄的那只手腕上,确定左右船距,怠速下迅速挂倒挡,慢加油倒车,转向(可以现场统一倒车摆舵方向,避免相邻两船左右交叉碰撞,如全船右舵倒车),确定前进航线,怠速迅速挂前车挡,慢加速行进。
4.2 靠岸要领
靠岸要领关键是要把握舟艇自由冲程。船舶在不同航速、流速下,怠速状态停车至船舶速度为零时,所滑行的距离为停车冲程,倒车至船舶完全停住时所滑行的距离为倒车冲程,也称自由冲程。影响船舶冲程的因素主要为:排水量、船速、发动机倒车功率类型、船型系数、外界因素等。其中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排水量越大,冲程就越大;船速越大,冲程越大;倒车功率越小,冲程越大(交替操控船舶前车、倒车来控制自由冲程)。另外,柴油机冲程比汽油机小10%左右,船舶在顺风、顺流航行时,船舶冲程增大,在浅水中航行比在深水中航行冲程小,船舶污底严重,阻力增加,船舶冲程也就越小。
在实际操作中,应主张早松油早减速,靠岸点位早确定。具体来说,新学员在静水中操纵,应提前50 m慢松油减速,如果冲程过大,可能会碰撞岸边,应在10 m左右距离怠速挂倒车挡,减少冲程,总的要求是船舶应做到无声靠岸。
4.3 克服船吸碰撞
在拥挤水域中航行,要特别注意在对驶、并进(行)或追越的过程中,如果两船距离过近,由于压力不平衡,可能导致船舶互相吸引或排斥,产生波荡和偏转,发生碰撞。
4.3.1 影响船间效应(船吸)的因素
(1)船舶横距:指两船最大外舷之间的横向间距。两船的横距越小,船吸影响越大。当横距小于其中较短船只长度的1/2 时,船吸现象尤其显著,有引起接触和碰撞的危险。
(2)船舶航向:一般指船头指向的方向,在此特指同向行驶中的并行、追越,以及对向行驶中的错车。两船航向相同比航向相反时(错车)的影响大。两船航向相反时(错车)互相影响时间短,作用力消失得很快,而处于同航向的追越关系时,受到作用力的时间长,船吸影响也大。
(3)船速:指单位时间船舶航行速度。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船舶速度计量以节(kn)为单位(1 kn=1 n mile/h,1 n mile=1.852 km,那么1 kn=1.852 km/h,n mile为海里)。船速越大则船侧水的压力变化越大,兴波越激烈,两船间相互作用也越显著。
(4)船舶排水量:是指船舶在一定状态下的总重量,通常以吨为单位。分为满载排水量、空船排水量,等于船舶悬浮在水中所排开水的体积重量。船舶排水量越大,产生的反作用越激烈。两船的排水量相差越大,小船所受到的船吸影响越显著,小船越容易发生偏位而冲碰大船。
4.3.2 预防船间效应的措施
(1)在狭窄航道追越他船前,应根据避碰规则规定,给被追越船让路,并尽可能扩大两船之间的横距。在航道较宽的水域追越时,两船之间的横距最少应大于较大一船的船长。
(2)在追越过程中,被追越船在不影响舵效的情况下应尽量减低船速,而追越船可适当加速,以便尽早越过。当两船之间距离受到水深或其他限制时,双方均应酌情降低船速。
(3)两船对遇时,相互之间距离限于航道条件时,双方都应先以缓速行驶,待船首互相通过时,可加车(指加速)以增加舵效,稳住船首向,使吸引力的作用尽快消失。
(4)两船对遇在船首相平后,有互相排斥的趋势,各自向外偏转,此时不宜用大舵角制止,以防船首到达对方正横低压区时加快向里偏转,出现船吸引起碰撞。
(5)两船尽量避免在狭窄或浅滩处追越或对驶相遇。
(6)在追越过程中,当出现船吸的迹象,应立即停车或开倒车,并利用通信手段(鸣笛、灯语、旗语、喊话器等)迅速通知对方船只。
4.4 掌握击浪的动作要领
掌握正确击浪要领,使船体由横荡变为纵荡,即要让舟艇受风(水)浪影响成左右摇摆变为上下震荡,保证航行平稳安全。具体方法为,当看见前方约50 m处出现水浪时(风浪产生的原因及形式不再在此详述),应及时松油门减速,朝水浪轴线摆舵,让舟艇船头中心线指向水浪轴线,形成近乎90°直角,拍击水浪,同时会听到舟艇底板排击水浪而产生的“啪啪”响声。
4.5 养成“三会”习惯
在实操训练中,要强调学员“会听,会看,会预判”,养成良好的“三会”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救援人员和群众生命安全。
(1)会听:是指能记住船舶发动机怠速、正常高中低转速运行声响,可通过声响异常及时发现发动机问题。
(2)会看:每次靠岸停车时,应将发动机提起锁止,看排水口、传动轴、螺旋桨等水下部位有无缠绕物、变形损坏情况。要求驾驶人员能通过感官印象辨识船舶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排水量、尾气量。每次点火启动后,怠速3 min左右,看发动机排水口排水量、尾气是否正常,若排水量小于正常量,可能是冷却循环系统堵塞所致;若尾气过浓,可能是燃油混合比过高所致。若发现异常要熄火并与维保公司联系维修。
(3)会预判:掌握基本水域流态、水文常识;根据自由冲程在静水、顺流、逆流中的不同速度及距离,而采取前车或倒车操作;根据航道宽窄,主流、支流,船舶大小,顺流、逆流等不同情况,预判并实施相应的避让措施。如逆流船舶应避让顺流船舶,小船应避让大船,支流船舶应避让主流船舶等。

5 冲锋舟艇应急救援处置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洪涝灾害条件下的小型船舶应急救援航行规则,不能做到有法可循,加之航行水域条件的特殊性与救援任务的紧迫性,所以冲锋舟艇在参与水上应急救援行动时,也只能参照内河航行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执行操作,并借助各类水上救援专项培训、集训,培养广大一线救援指战员,在冲锋舟艇应急救援操作处置方面树立良好行为习惯。
5.1 搜救组织工作
带队领导迅速了解救援水域条件后,应对现场舟艇进行分组。要求每艘船配备人数不得低于2人,即驾驶操作手、救生员各一名。同一水域或能见区范围内不得低于3艘冲锋舟或橡皮艇,可按班组以“品”字、一横排编队行进,根据洪涝面积适当拉开距离,严禁单船单独行动。充分利用对讲机、旗语、声号、灯光等手段,统一通讯联络方式。
5.2 注意观察
在前面基本驾驶技能的基础上,随时观察发动机排水孔是否正常排水以及排水量的大小和发动机声响;注意航行舵向及会车点位;如遇水面漂浮物,应减速行驶避让;观察降雨量,意避开悬崖峭壁,避免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袭击。
5.3 正确的行驶操作方法
由于水上救生时的洪涝区域地形差异,洪水涨跌幅度变化,没有条件了解熟悉行驶水域河床形态,为最大限度保护船外挂机,避免突出的水下阻碍物碰坏挂机水下零部件,甚至造成船只倾覆事故,应将发动机锁销打开。避碰原则为上行船避让下行船,应提前减速摆舵,加大两船间距,转弯时应观察周围水域,减速摆舵。
5.4 搜救要领
在搜救行驶时,所有船员应密切注视救援水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夜间搜救时,应利用便携式防水探照灯,以每10 s闪烁一次的频率,照射搜救水域,迅速确定落水者大致方位,不主张下水救人。远离拦闸坝、电站、桥涵等水工建筑物,在实操中一般安全距离视水流情况,应在200~500 m。
接近落水者方法:不熄火,以船两舷的一边接近,逆水而上,如顺水时应在落水者周围绕半圈变逆水接近,应从下风、下水向落水者一舷接近,并在适当距离将船舶定位(相对于落水者点位,作圆周行驶,由于冲锋舟艇的舵效及动力都来自发动机螺旋桨转动,所以在湍急的洪水中严禁熄火或挂空挡操作),严禁以船头或船尾接近溺水者,以免撞压溺水者,造成二次伤害。如落水者仍有活动能力,可抛出救生器具(救生圈、救生杆)帮助其靠拢船舶再拉扶上船,如果落水者已失去知觉,应用救生杆从溺水者侧边小心钩拉救生衣或衣服,使其靠拢获救。

6 培训建议
由于训练水域和实战水域条件相差甚远,在风平浪静的训练水域,驾驶冲锋舟难度并不大,但是要在激流险滩的洪水中或航道复杂的城市内涝中安全驾驶,就有极高难度。所以参战队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操控技能,还应具备气象、水文识别常识并能有机的结合应用。这就需要在无法模拟恶劣实战环境条件下的培训中,在加强实操训练的基础上,聘请具有丰富应急救援实战经验并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专业老师,以理论讲座形式给广大一线指战员普及气象、水文、应急操作处置等综合理论知识。
7 结语
冲锋舟训练要突出实战要求,坚持把环境设险,把情况设全,把标准拔高,把练技术、练心理与练作风结合起来,重点对冲锋舟离(靠)岸、编队行进、水上救援、快速装卸、故障排除等科目施训,有效提高冲锋舟操作手的实战技能,为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抢险救灾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Copyright Notice: This product is developed, designed and produced by ODE Technology, please contact our company for reprinting!
Article address: 水域救援:冲锋舟艇基础驾驶技能介绍 | ODE Technology Co., Ltd.